奇秀直播 本来,Sir是想要看看今年几部国庆档大片的热身情况。 结果一打开想看榜,不禁露出一个“咦”的表情: 《长津湖》。 《兰心大剧院》。 然后……《凌晨两点半2》??? 什么鬼,想看人数还排在《我和我的父辈》前面。 更诡异的是,这个片子连个预告片都还没出。 再一查前作分数。 豆瓣底线:有被试探到。 如今,续集来了,暂定下个月上映。 就这PPT都不稀罕用的字体。 关键是这片三年前就说要上映,结果现在都没上。 这也是想看人数还挺高的一个原因,时间长,累计的。 国产恐怖片还在拍,但又完全没拍。 因为它就像是老婆饼,你知道里面一定没老婆。 《凌晨两点半2》上榜,投射出的是一幅讽刺的画面: 断了气的国产恐怖片。 和咽不下气的国产观众。 01 国产恐怖片大逃亡 过去你对国产恐怖片的印象是什么? 有碍观瞻,密密麻麻。 烂归烂。 但基本每个月都有好几部要冲冲业绩。 2016年,国产恐怖片达到“巅峰”。 有69部之多,全年总票房达到了4.1亿。 各种IP续集层出不穷,国恐界两个“超级”IP《笔仙》《碟仙》,就占了半壁江山。 再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 17年48部,18年30部,19年24部,去年6部,今年截至目前5部。 △图源:灯塔数据 奇怪吗? 你可能发现,Sir给“巅峰”打上了引号。 因为那更像是水藻爆发,在疯长,也在污染着水体环境。 在一片乌泱泱中,你记不住任何一个。 萧条,紧接而来。 那些曾经的国产恐怖片里的弄潮儿都去哪儿啦? 《网络凶铃》的出品人盛育彬,正在做一部正能量青少年足球电影。 《碟仙》系列的发行公司基点今年恐怖片发行业务全线暂停。 国内恐怖片领域内颇有名气的导演、制片人牛朝阳(代表作有《床下有人》系列、《白狐》、《半夜不要照镜子》),居然改行潜心研究起了传统文化,还推出了一个少儿教育app。 △以上内容源自《毒眸》采访 陆诗雨,你可能不记得他的名字。 但一定记得《还珠格格》里的柳青。 曾经,他以年均一部的速度生产着3分上下的国产恐怖片。 导演们都改行了,但事实证明,观众还没有放弃国产恐怖片。 而最近这三年,他的作品名字分别是《奶奶的家》《花开并蒂》和《让爱不孤单》。 质量是否有所改观不得而知。 但画风,绝对是180°的突变。 逃离国产恐怖片。 当然不是由于观众的骂声,而是真的已经赚不到钱了。 02 你知道国产恐怖片有多努力吗? 国产恐怖片也是曾经被当香馍馍捧过。 这爆款,谁见谁馋 2011年《孤岛惊魂》靠着杨幂大卖9000万。 14年《京城81号》以4.1亿的成绩创造了国产恐怖片的最高记录,至今无人可破,以一己之力推高了此类型的票房天花板。 号称“亚洲版《鬼影实录》”的《B区32号》,大卖1600万。 听上去普普通通? 但要知道,这部片仅投了7万元。 “以小搏大”正是这一时期国产恐怖片的重要特点。 都说拍电影像赌博,而恐怖片更是把这种赌博精神贯彻到了极致。 赌赢了,血赚;赌输了,小赔。 这种抽奖式制作,结果就是粗制滥造和无脑跟风。 海报,好像是共享了素材库。 一溜的龟裂纹理效果混搭翻白眼。 不够,那就再加个血盆大口。 这部《锁》,海报把女主做出了尖叫鸡的既视感。 还自己发明了一堆奖项。 以下这几个奖不知道毒饭们认不认识,反正Sir是一个没听过。 不止奖项,国产恐怖片还擅长发明各种神奇的头衔。 《床下有人》:华语首部睡前鬼电影。 《校花诡异事件》:首部华语校园题材恐怖灵异电影。 《怨灵宿舍之白纸女生》:中国首部纸人还魂鬼电影。 《碟仙之毕业照》:中国首部毕业季鬼电影。 实属精细化管理了。 虽然这些海报难看得个个是笑话,但它们居然已经是这些片子里最恐怖的部分了。 至少海报里真的“有鬼”。 比如开头提到的《凌晨两点半》。 海报搞得狐假虎威的,但等Sir点开一看。 才发现它是这种货色,海报里的元素,电影里一个都没体现。 全片最恐怖的画面也就是这个突然跳出来的老奶奶。 好恐怖!她居然想深夜碰瓷! 乍一看,它摆出了一副“内有恶鬼”的架势。 这个神秘老奶奶一本正经地跟男主角说出了这个片子的核心场景——一个废弃工厂。 “很重要的事情”,这句话她还重复了三遍。 荒郊,半夜,废弃工厂。 好像是野生鬼魂的栖息地。 但是又又又一次,国产恐怖片证明了自己的纯洁 不仅没鬼,连命案都没发生,就是个打击拐卖儿童的公益片。 真鬼不够,那就色鬼来凑。 眼看着找不到刺激的观众要骂娘,国产恐怖片就会用美色来补偿。 可好歹……也上点心吧! 女主角们被各种美容针打得僵硬的脸,比电影本身吓人多了。 女主角们反倒更像那个隐藏起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鬼。 豆瓣2.8分的《笔仙诡影》。 当你点开会发现,它的画风是这样的。 鬼没有见着半个,胡搞瞎搞的淫男乱女倒是一大堆。 国产恐怖片。 还致力于将JK制服发扬光大。 在擦边球的边缘,反复擦。 《女生宿舍》是个韩国色情片。 可我们的恐怖片《女生宿舍》,看着其实也差不多。 喂喂喂,这捆绑手法有必要这么专业吗? 导演你说你上的不是日本函授谁信啊? 如果说女性,还要想尽办法擦边球。 那么男色,就简单粗暴多了,怼着就拍。 挖空心思的国产恐怖片。 终于掏空观众的期待。 但观众的期待,就人间蒸发了吗? 03 饥不择食 《头脑特工队》把我们的情绪,拟人成了5个角色: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 主线也是讲乐乐(Joy)去寻找丢失的忧忧(Saddness),以拯救离家出走的青春期女孩莱莉的公路冒险故事。 我们习惯把情绪分为“好情绪”和“坏情绪”。 认为乐乐理所应当统领全局。 但是导演Pete却说:“《头脑特工队》真正的主角其实是忧忧,主题是告诉我们悲伤的重要性。” 而对于国产电影的观众来说。 我们丢失的角色,其实是怕怕。 《京城81号》掀起恐怖片前所未有的高潮,却也是最后的晚餐。 它的成绩,无法被续写。 2019年还有部《碟仙》卖了五千多万的票房,而去年国产恐怖片总票房才3300万。 2016年背负巨大期待的《中邪》。 被认为是国产电影久违的真·恐怖片。 但5年过去了,还是没上映。 恐怖被驱逐。 剩下的只有搞笑片、擦边球片、可怕片、奇葩片。 感谢国产恐怖片让我们知道,原来恐怖和搞笑只有一线之隔。 以前的恐怖片市场还有一些多少带点咖位的艺人出演。 张雨绮、余文乐、马天宇、林心如、吴镇宇、张智霖、陈坤、韩雪…… 现在一个都找不到了。 更早的2004年,有部电影汇集了王志文、吴倩莲、张耀扬、于娜、李小冉、廖凡。 今天你绝对想不到,这样的阵容会出现在一部国产恐怖片里。 拍国产恐怖片的人都去哪儿了? 大概都去拍短视频和网大去了。 于是就有了《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兴安岭猎人传说》这些带着恐怖片元素的网大。 为什么会这样? 一句话总结的话,或许是拍国产恐怖片真的没有尊严。 制作恐怖片在业内一直处于“鄙视链底端”,盛育彬和贾泽龙都曾遇到身边的一些导演及演员,一听到是恐怖片都不愿意接。马凯在First展映中认识的一些青年导演,虽然会对恐怖片展开讨论,但并没有人表达出拍摄这种类型片的意愿。 毒眸 国产恐怖片,如若被嫌疑的松子的一生。 我们需要国产恐怖片,只是我们对于国产恐怖片不再敢抱有期许。 《撞邪31号》的路演现场,大概没有观众自发参加,就忽悠来了一群老年观众。 国产恐怖片能满足观众想看大尺度内容的需要,给不了恶鬼,就给艳鬼。 国产恐怖片把观众对于凝视恐怖的需要转化成了消费低俗色情的需要。 但恐怖片带给观众的应该是凝视禁忌,甚至挑衅、突破禁忌的快感。 好的恐怖片看似讲妖魔鬼怪,实则还是在讲人如何应对人力所不及的世界。 它能给予观众的冲击和震撼,远不止吓你几秒钟那么简单。 比如麦浚龙的《僵尸》。 你细看,会发现它讲的其实是执念。 有人执念阳间,有人执念死去的亲人,有人执念往日的时光。 正是这些放不下的执念,经年累月,不减反增,最终,化成鬼怪的纠缠。 用麦浚龙话说,这是“一个对被遗忘的恐惧的故事”,一个后生仔献给香港电影(也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情书/挽歌/遗书。 再比如陈国富的《双瞳》。 它带领我们看到好的局限,也看到坏的边界,它承认,每一种对好坏的判定,都有它的盲点。 它讲的是我们对认知的失控、对善恶的失控、对自以为了解的自己的失控。 我们习惯性地逃避恐惧,掩盖恐惧。 却忽略了 恐惧恰恰是人一种隐秘的情感需求。 我们需要偶尔突破常态,才能缓解常态中的麻木。 我们需要看见“不可知”和“不存在”,才能够重新确认已经拥有的价值。 国产恐怖片可以被抹去。 但我们想要感应未知的欲望,无法抹去。 紧缺改变了偏向。 过去,最受期待的是好莱坞大片。 而今年被影迷们催得最急的,变成了恐怖片 《灵媒》《致命感应》《哭悲》。 热搜阅读上亿是分分钟的事。 前两部倒是可以“看”了。 可是却并不顺心。 《致命感应》因为删减4分钟引来一部分差评,官微发声明呼吁支持正版。 《南巫》,对于网上流出的资源,导演自制视频反击。 而《哭悲》,近日版权方宣布延后流媒体上线计划,也就意味着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是没机会看到。 看个恐怖片,也那么尴尬和曲折。 于是,也就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一个三无恐怖片《凌晨两点半2》也能“力压群雄”让许多观众翘首以盼。 国产恐怖片还在。 消失的,是观众对于优质恐怖片的选择机会,只有对着劣质的仿冒品饥不择食。 国产恐怖片该骂。 但又完全不该骂。 因为你知道,它没有机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